致辅导员丨“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21-03-06 14:56:57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发现高校学生党建机制有待完善、党建队伍有待提高、管理体制有待加强、党建创新阵地有待加强等问题,

     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一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彰显,拥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具有“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丰富内涵,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素材。把抗疫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融入高校学生党建之中,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为进一步夯实高校党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在这场全民斗争中,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彰显。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是全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死与共,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至上的人民观。

     伟大的精神产生于伟大的斗争实践。2020年庚年伊始,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这场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是经济的角力,是民族团结的展现,是制度的体现,也是精神的对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结合时代使命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对于进一步提高党建质量,构建完善党建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用高度凝练的20字,从不同角度、维度、视野精确阐述了我党和人民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担当,为世界抗疫提供中国方案,深刻全面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作为伟大的实践精神,它在引导人们进行伟大斗争,构建宏伟蓝图,鼓舞着人们不怕困难、敢于亮剑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对思想建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时代价值。

1.1抗疫精神是继承尊爱生命的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中国人民自古就具有仁爱,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优秀传统。“爱人利物之谓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秉持着一个生命都不能丢、一个都丢不起的原则,无论是古稀老人还是婴幼儿童,我们都需要全力以赴地抢救,珍惜每一个生命,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为了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出去,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庇佑,用心、用情悉心呵护人民的生命、价值、尊严,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敬爱生命、事关生死的道德观在新时代最好的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中就形成和传承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具有生命共同体,只有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合理搭建命运共同体才能战胜疫情,挽救生命。正是共产党人的果断、勇敢、担当才挽救无数被病魔缠身的生命,这正是敬仰生命的仁爱传统。

1.2抗疫精神是弘扬舍己为人的精神特质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这次疫情彰显了“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3]面对与病魔的殊死较量,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或身居前线,或默默坚守,或寒风逆行,每位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无数的医务工作者、社区人员、快递小哥等人员奔波于疫情一线,他们舍弃小家为大家,不分南北、不分民族、不分地区,心连心、手牵手的将个人的冷暖与他人的安危、国家的安全融为一体,正是这种家国共同体、荣辱与共的精神特质,凝结成14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国之不存,家之焉附?”“无国那有家”。疫情中,正是一句句“疫情不退我不回家”、“武汉胜利,我回家”的铮铮誓言,激励着和疫情决战到底的决心,彰显了舍己为人、家国与共的精神特质。

1.3抗疫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中国共产党所具备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正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基,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勇于斗争、敢于创造、尊重科学、心系人民、刻苦钻研等高尚的精神品质在这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抗疫中得到了传承,是在和平时期对革命精神的发扬,是组成中国革命故事的重要篇章。

1.4抗疫精神是中国担当的彰显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各国应该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

     “天下一家”。中国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人民战争中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主动与其他国家携手应对疫情蔓延,主动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病毒无国界,抗击疫情需全球主动作为,休戚与共,中国主动派出专家组前往国外,主动公布疫情信息,分享治疗方案,控制传染源,毫无保留地将中国疫情智慧分享给世界各国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中国疫苗研发已取得成功,主动分享为全球公共用品,运送到急需国家,挽救人类生命,得到国际社会的赞美和认可,这正是“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和主动作为。

2

2.1高校学生党建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树立还需进行精准滴灌。

     当前,机制不顺、思路不明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边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一些事物、言论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容易受到某些西方国家、民族、个人所推崇和倡导的不良价值观念影响,少数大学生入党态度不端正、动机不纯。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带有功利性、利己主义,如这部分大学生发展成为党员,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也不能树立典型和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组织发展中也只是按既定程序完成,支部书记全面抓,导致某些环节薄弱,如入党申请人提交申请书后一月内完成谈话,基本由支部书记全盘接收,量大导致谈话质量下降。在理论学习、志愿服务中也存在党员缺席,缺乏深度交流,学习内容浮于表面,常见问题常出错。机制不顺、思路不明等卡脖子问题制约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2.2高校学生党建队伍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只注重层层出文件、传达精神,文山会海。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着既需要完成数量又需要保证质量的双重把控问题,做好保质又保量工作需要配齐专业党建工作队伍。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课程教师兼任、高年级学生担任支部书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水平、业务知识、学科背景、基础不扎实等薄弱问题,很难做深做实做细党建工作。而党政部门领导人、专职组织员很少将“脚伸入学生基层”,缺乏具体指导和聆听基层声音,最终学生党建工作落于支部书记。同时,岗位变动、学生毕业等原因,易出现党建人员变动频繁、青黄不接等现象,不能建立良好党建队伍梯队等问题。因此,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保障。

2.3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我国大学生党员数量庞大,是我党的后备军,如何做好跟党走,服务人民是党员后续教育管理难以突破的重大难点和焦点,有的高校在学生党员后续培养中只是为了圆满的完成任务,检查有痕迹、有图文做材料支撑即可,而对是否真正入脑入心认识不足,效果不强。

     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系统化、程序化、协同化、整体化不强制约着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纪律建设等重大方面难以打好“组合拳”,导致实效性、针对性、功能性不强。要保证我党的先进性,必须保证学生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部分高校存在学生党员“唯上不唯下”现象,少数党员尽力和辅导员、支部书记走近以获取更多的机会,而对于群众则处于“一面之缘”,向上联系多,对身边群众联系少,在管理中群众路线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同时,高年级党员因毕业实习,在参加主题党日、支部活动等方面存在工作与支部活动无法协调的问题。总体来讲,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缺乏,导致部分党员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党员的使命,出现了“入党转正,百事不问”的现象,致使部分高校的党员教育逐步边缘化。

2.4高校学生党建创新阵地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背景下,除了“传统”教育阵地,党建阵地的转变也需要因时而变,主动掌握网络阵地,掌握好意识形态,创新“互联网+学生党建”的工作方法,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新路子、新想法、新理念。

     互联网时代下需要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地。网络阵地已经成为各类信息和舆论传播的中心地和扩散地,其中的不良信息、虚假消息乘虚而入,影响网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党建更多地注重不良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被动地阻击,在主动地出击方面没有取得进展,这就要求将“线上”与“线下”阵地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和坚守网络阵。

3

3.1坚持党建机制的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加自主创新能力”。

     以高质量的创新引领党建机制新发展。创新是形成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的关键要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就是因为有一套科学的创新机制,学生党建工作要以创新机制为保障,树立新时代的创新机制。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需牵住机制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机制“先手棋”,用新机制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相结合,抓好党建工作,为大学生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党千秋伟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说,机制的创新体现的是我们敢于突破,打破陈旧的党建机制。高校有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抗疫精神”的育人、育才作用切实发挥出来,是新时期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之一。我们可以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等。通过全方位的构建学生党建体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机制创新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解决当前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的矛盾性,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指向性,这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在良好的创新机制下,进一步夯实我党的基础性。

3.2坚持党建队伍的创新发展

     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指导,加强党建人员思想建设,按照讲政治、守纪律、专业务、负责任、敢创新的要求打造专业化队伍。

     发挥党建队伍保障作用,以“抗疫精神”引领发展,围绕学生党建中心工作,建设专职化党建队伍,是学生党建的落脚点。坚持党建工作发展与打造专职队伍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将“抗疫精神”的凝心聚力与党建队伍建设一起落实,以队伍建设着力固根基、发扬抗疫精神的优势,弥补党建队伍的短板,推动学生党建和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专职工作者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业务精炼、知识细练,锻造一支乐为、愿为党建业务的高素质专业队伍,为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和落实“抗疫精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关键明确新时代提出党的建设总要求,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建队伍。

3.3坚持管理常态化、动态化的创新发展

     各级党委、支部解决好党员教育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需强调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院系党委、支部、入党介绍人分级负责,四级联动解决管理突出问题,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始终是党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是关系党的战斗力、生命力的重大问题。落实学生党员管理体制,需要在管理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出规定和优化,需更好的发挥我党制度优势,针对党建管理体制任务,构建在抗疫中形成的层层压实、全位协调、上下联动的管理体制。落实新时代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抗疫精神进入党员管理体系,确立党员管理的“魂”。针对党员管理后续乏力,在党建中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做事有痕迹、有图文做支撑的问题可从日常管理为切入口,关注平时教育效果,减轻年底考核“硬”化现象;针对“唯上不唯下”的问题,可多关注党员身边的群众、多听听群众的声音、群众的评价等;针对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缺席”问题,可根据疫情防控中建立的网格化、签到化、网络化的方式进行动态管理。以“抗疫精神”补齐管理教育短板,推动后续教育落实到每位学生党员,真正使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做好严把党员“入口关”,防止有人“带病入党”,侵蚀我党根基,保证党员的质量,真正为我党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同时也要畅通党员的“出口关”,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实施“奖惩关”,促优争先,提高管理实效性。

3.4坚持学生党建网络主阵地的创新发展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6]“互联网+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有利于弥补传统党建的不足,如大四在外实习党员的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新媒体可打破时空的束缚,解决传统党建管理的短板,将传统管理优势和网络管理优势深度融合。抗疫工作中形成的线上线下积极互动平台,有利于创新学生党建的工作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优良的网络阵地,是灵活有效的党建工作方式的关键环节,做好新时期学生工作需坚持因势利导,借助网络弘扬“抗疫精神”,搭建互联网工作育人平台。建立健全党建网站,设置“抗疫小故事”、“抗议论坛”、“抗疫微党课”、“红色故事”等栏目,大力宣传抗疫、党建相关知识,实现学生党员线上交流、学习教育网络场所,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搭建支部微信群、钉钉群等网络党支部,让其成为上传下达的纽带,让党支部党员可以及时、自由的开展学习和交流。

4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着新的挑战,发现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抗疫精神”为指引,从机制、队伍、管理、阵地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新时期指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体制,为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新方案。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一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和“三全育人”的育人体系,需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做好基础性建设,做好组织保障,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